歡迎入境貓裏國 青年返鄉開創理想生活國度

夾在新竹與臺中之間,身為農業縣的苗栗,地位有點尷尬,但這個自成一格也形塑了苗栗的文化。一群青年對自己的家鄉有更多美好的想像,共同組成「入境苗栗」城鄉品牌,打造「城鄉新漾貌」,從苗北、苗中到苗南,分享不同的地方文化與玩法。

中部 親子同遊 文青最愛 苗栗縣 老少咸宜 城市走讀 文化藝術 心靈療癒

苗栗縣因為在政治文化上的自成一格,被戲稱為「苗栗國」,帶著嘲諷的意味。然而苗栗有許多美好待發掘,返鄉青年們想要把這個標籤由黑轉紅,索性利用苗栗的舊名「貓裏」,發行「貓裏國」護照,邀請大家來重新認識苗栗。

發起人許書凡是苗栗頭份人,她成長的蘆竹湳是一個在北臺灣已很罕見的三合院聚落,隱藏在頭份工業區裡,如果不刻意走進來,不會發現這裡竟然還保留著53座三合院。她回鄉之後,創立「蘆竹湳古厝」品牌,想要讓蘆竹湳被看見。

在走訪苗栗各地的時候,許書凡也發現更多和她同樣心情的有志青年,決定把大家聯合起來,以城鄉品牌集結在地店家的力量,分享各自的苗栗理想生活,形塑貓裏國特色,也讓民眾以不同視角認識苗栗。


|走進頭份工業區才會發現蘆竹湳聚落。

帶著貓裏國護照去旅行
要「入境」苗栗,當然先要取得「貓裏國護照」,在15個聯盟店家,以及苗北藝文中心、泰安觀止、起點書房等地都可索取。打開護照,可以看到一張可愛的地圖,上面畫出橫跨苗栗北、中、南,共15個據點和11隻貓,為了創造與遊客的互動樂趣,來到店點,依照店家指示完成任務,就可獲得一張可愛貓咪貼紙,集滿11枚貼紙,可向蘆竹湳古厝兌換特製的蘆竹湳馬克杯(各檔期有不同精美小禮)。

|貓裏國護照帶你玩遍15個據點(入境苗栗提供)

實際上,苗栗是一個有山有海有城市的地方,來到苗北的竹南鎮,可以跟著「SPOT Taiwan」去衝浪,也有台鐵竹南2號倉庫改造的「中山168藝文基地」,或者造訪「番社30」欣賞屋主自主修繕的閩式三合院。另一個苗北重鎮就是頭份市的蘆竹湳聚落了,許書凡返鄉接力長輩耕耘了十多年的「苗栗縣傳統聚落文化協會」,並成立「蘆竹湳文化工作室」,近幾年陸續也有幾位青年回來經營不同的空間,讓這裡變成一個可以捏陶、喝咖啡、認識古厝的據點。


|來SPOT Taiwan不只是衝浪,還有海洋教育。(入境苗栗提供)
 

來到苗中的苗栗市,「杜石地一號紫錐花莊園」是一個離塵不離城的地方,栽種四季花卉,開發香藥草產品與食農教育;「共發」在客語是對話交流的意思,他們精選有故事、有特色的生活雜貨,也舉辦課程活動與展覽,讓來客感受到在地風采。西湖鄉的「柴燒卡帕尼」以扎實的手藝製作麵包與餐點,是隱藏在鄉間的美味;湖東休閒農業區的「西湖鄉遊客服務中心」,則是探索西湖鄉的首站。

續往苗南的三義鄉,「茅鄉炭坊」遵循古法提煉精油,利用三義檜木雕刻剩料和茶樹修枝為原料,實現了農業廢棄物循環再創經濟價值;「風中旅行共學聚落」則用原創歌曲、非洲鼓等表演藝術來表現對土地的熱愛,或者也可以到銅鑼鄉的「山山藝文化」體驗山林生活。


|來「山山藝文化」體驗與動植物一起生活、與山林共存。(入境苗栗提供)

石磨紅龜粿初體驗

「貓裏國」領土很大,可以每次選擇一區遊玩。這次我們造訪的是蘆竹湳,可以一次體驗紅龜粿製作、品嘗農家料理,以及走讀古厝聚落。

磨米的石磨也許大家在一些古早農村展館有看過,但恐怕很少有機會親自體驗。蘆竹湳設計了一整套紅龜粿體驗,從磨米開始,然後要用長板凳和扁擔把粿團的水分壓乾,接著是揉粿團、秤紅豆餡,再來才是包料、壓模、炊蒸,整個製作過程要花上一天,還不包括磨米之前先泡米3小時,可以體會到古早時候做一次紅龜粿是多麼費時費工的事。


|蘆竹湳古厝的米食體驗從石磨磨米開始。
 

用石磨磨米是個巧勁,只要懂得借力使力,在對的位置推和拉,沒有想像中費勁,不過若要磨上幾小時也不是開玩笑的。當然,現在有電動機器可以取代,但是米和水的比例拿捏卻仍然要靠經驗,用手指去搓揉米水的手感,要有點黏黏稠稠的,太濕壓不出粿來,太乾做出來的粿會太硬。

在傳統農村,紅龜粿是在祭祖和過年時才會製作的食物,在書凡的記憶中,小時候阿嬤就不太做紅龜粿了,嫌麻煩。但是她很想把這個傳統手藝保存下來,回鄉之後,才纏著村裡的婆婆媽媽重新學習各種傳統米食製作。

書凡說,很多阿公阿嬤來,找的是兒時回憶,再透過跟兒孫輩分享,從體驗過程當中,自然而然帶出傳承的意義。



|來蘆竹湳體驗完整的紅龜粿DIY。(下方圖片/入境苗栗提供)

走讀蘆竹湳聚落
在等待紅龜粿製程的空檔,由另一位夥伴劉珮君帶我們走讀蘆竹湳聚落。285年前,蘆竹湳先民從福建漳州渡海來臺,落腳在一片長滿蘆竹的沼澤地,因此取名「蘆竹湳」。此後,這裡經過了兩次重大變革,一次是1935年的關刀山大地震,當時的房子大多還是茅草屋與土埆厝,造成嚴重毀損,後來才改以編竹夾泥牆及紅磚來建屋。

|蘆竹湳聚落少數還保存下來的土埆厝。
 

第二次的重大改變是1968年的工業化。因為苗栗縣內有天然氣這個重要資源,適合發展石化工業,再加上蘆竹湳周邊的水資源豐沛、交通便利,使得蘆竹湳被劃入了頭份工業區的範圍。從此,村裡的房屋改建受到限制,除非蓋工廠,否則只能依當時房子的樣貌修建,但也因為這紙法令,使得村裡的三合院得以大量保存下來。

「蘆竹湳古厝」的基地就是一位陳姓屋主的三合院;村裡的開庄古厝,現在是「1739陳年舊事食藝館」。另外還有一處最具代表性的是林氏祖厝,其後代林光清先生感念祖上積德,決定把年久失修的祖厝以「修舊如舊」的方式重新修建,他從日本購回臺灣檜木為材,屋頂的舊瓦片、磚牆有很多是老房子留下來的,並以編竹夾泥牆古法建造,更藉外牆的六塊磚雕記敘親情與鄉情。


|林氏祖厝依循古法重修完成。

這其中還有一個感人的小故事,幫忙修建的陳世政和林光清是世交,他為了幫忙修復林家祖厝,還特別去考取建築修復師執照。陳世政也曾經和朋友共6人在村裡建了一個柴燒六合窯,雖然現在沒有使用了,仍然保存下來。陳世政的兒子陳杰蔚也在幾年前回來,將爸爸原本的工廠改造成「始作自造所」提供捏陶體驗與客製雷射雕刻,傳承了來自父親的技藝。



|來到「始作自造所」可以體驗捏陶。
 

另一個據點「憩陶 CHI TAO 陶烘咖啡」,老闆卜柏誠在中國景德鎮製陶有成,景德鎮出產的陶瓷早年是供皇帝使用的器皿,品質優異不在話下,他特別把當地的技術和材料帶回臺灣,甚至研發了陶鍋來炒咖啡豆,要把好咖啡和好陶瓷一起與大家分享。另外村裡的「蘆竹湳豆漿伯」,也在二代回來之後,重新擦亮了自家招牌。蘆竹湳聚落因為有這些青年進駐重新活絡了起來,每年他們在元宵節還會舉辦「蘆竹湳好采頭藝術祭」,重溫早年挖蘿蔔做燈籠的趣味。

這樣深入挖掘的精神散布在苗栗的山、海、城、鄉,來一趟「貓裏國」之旅,會發現更多新鮮事。



|「憩陶」用景德鎮的陶瓷搭配好咖啡提供客人欣賞與品嘗。


#城鄉品牌#青年返鄉#茅鄉炭坊#山山藝文化#蘆竹湳聚落#始作自造所#蘆竹湳好采頭藝術祭

文章出處:https://smiletaiwan.cw.com.tw/article/757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