是大廚、是織女、是策展人,也是母親,更是傳承文化的終身學習者
Ibu是蓋亞那工作坊大廚兼門面擔當,是部落的織女、家裡的母親、偶而成為策展人、偶而變成部落市集的籌辦者,是部落裡最斜槓的青壯年,也是傳承文化的終身學習者。喜歡嘗試將部落裡熟悉的植物,轉換成為餐桌上佳餚的食材,延續著爸媽與土地的溫度,端上一道道具有地方紋理與風土的滋味。
崁頂風味布農小米飯佐香爆油芒
在慢食節的現場,總會有一條綿延的人龍出現在一個攤位前,走近一看,這裡是-蓋亞那工作坊,嘗試將部落裡最熟悉的小米,送入更多人的日常。
小米,是布農族重要的飲食記憶。將小米放入鍋中,透過不斷的攪動與控制著柴燒的火侯,每一份小米飯都是40分鐘的堅持。不添加任何的調味料,讓小米在不斷的攪動中慢慢熟透,搭配上以小米酒糟滷製的布農控肉、佐以當季時令的炸野菜淋上自製的天然百香果醬、放上一棵洛神包覆的沙梨橄欖。最後撒上,油爆過帶有似爆米花清脆口感的油茫,那一份滋味,成為慢食節目光與味蕾的焦點。
復興布農文化,把小米種回來!
蓋亞那的食材,都是來自部落的四季與生活。當年從爸爸胡天國與媽媽劉金蕉開始,在部落裡種回一片天國小米田,當族人再次一起品味到小米,慢慢的種回小米的行動,也從兩個人到整個崁頂部落。Kaiana,取自布農族語吊掛的意思,不只掛起小米,也掛起以小米為歲時基礎的文化,從播種、疏苗、趕鳥、收成、脫粒到脫殼,每一個環節都是蓋亞那一家人的親力親為,看似簡單的小米飯,其實並不簡單。
什麼是蓋亞那調味的秘密?或許是,取自於上天恩賜的生活食材,提取出最原始的滋味,那就是蓋亞那最好的調味。如果你也還沒品味過,來自崁頂的油芒小米飯,不妨關注蓋亞那的訊息,或者現在就拿起行囊,來一趟小米飯之旅!
Ibu是蓋亞那工作坊大廚兼門面擔當,是部落的織女、家裡的母親、偶而成為策展人、偶而變成部落市集的籌辦者,是部落裡最斜槓的青壯年,也是傳承文化的終身學習者。喜歡嘗試將部落裡熟悉的植物,轉換成為餐桌上佳餚的食材,延續著爸媽與土地的溫度,端上一道道具有地方紋理與風土的滋味。
崁頂風味布農小米飯佐香爆油芒
在慢食節的現場,總會有一條綿延的人龍出現在一個攤位前,走近一看,這裡是-蓋亞那工作坊,嘗試將部落裡最熟悉的小米,送入更多人的日常。
小米,是布農族重要的飲食記憶。將小米放入鍋中,透過不斷的攪動與控制著柴燒的火侯,每一份小米飯都是40分鐘的堅持。不添加任何的調味料,讓小米在不斷的攪動中慢慢熟透,搭配上以小米酒糟滷製的布農控肉、佐以當季時令的炸野菜淋上自製的天然百香果醬、放上一棵洛神包覆的沙梨橄欖。最後撒上,油爆過帶有似爆米花清脆口感的油茫,那一份滋味,成為慢食節目光與味蕾的焦點。
復興布農文化,把小米種回來!
蓋亞那的食材,都是來自部落的四季與生活。當年從爸爸胡天國與媽媽劉金蕉開始,在部落裡種回一片天國小米田,當族人再次一起品味到小米,慢慢的種回小米的行動,也從兩個人到整個崁頂部落。Kaiana,取自布農族語吊掛的意思,不只掛起小米,也掛起以小米為歲時基礎的文化,從播種、疏苗、趕鳥、收成、脫粒到脫殼,每一個環節都是蓋亞那一家人的親力親為,看似簡單的小米飯,其實並不簡單。
什麼是蓋亞那調味的秘密?或許是,取自於上天恩賜的生活食材,提取出最原始的滋味,那就是蓋亞那最好的調味。如果你也還沒品味過,來自崁頂的油芒小米飯,不妨關注蓋亞那的訊息,或者現在就拿起行囊,來一趟小米飯之旅!